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廠區存量片區功能。一輕控股黨委響應市委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指示精神,積極踐行國企社會責任,推動所屬單位星海集團優化產業布局、突破層層阻力,于2021年底將絕大部分生產線搬遷至滄州肅寧基地,成為北京市第一批完成外遷的國有企業之一。
近期,在北京經開區以及相關部門指導下,曾經的老廠房迎來了改造施工加速度,星海工業園區不僅被賦予全新活力,還將為城市更新提供新途徑,煥發出新一輪生命力。
傳承革命精神,凸顯文化特色,形成發展新期待
堅持向內挖掘。充分利用園區空間,彰顯出企業紅色文化基因,通過建設相關功能區來展示星海工業痕跡和文化傳承。亦莊園區內,打造以海資曼為主的立式鋼琴高級別流水線、三角琴大師工坊、新民樂大師工坊、管樂器大師工坊等全新的生產展示平臺,樹立品牌形象,建造文化引領新陣地,吸引市民參觀了解星海品牌的豐富內涵,進而創造社會效益,促進北京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堅持向外探索。目前,北京市委城工委已推薦星海亦莊產業園和西便門園區改造項目為市級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同時,夕照寺園區也正積極申報市級城市更新項目。星海集團通過打造音樂教育主題園區,吸引中央音樂學院優質教育資源落戶園區,在擁有近40年歷史的星海杯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的基礎上繼續合作,新增樂器聯合研究,央音師訓等新業務,推動市屬國企和專業高校產學研創新合作。同時,打造文化地標,將星海北京園區打造成對外展示星海集團優秀企業文化的形象窗口,更好地樹立品牌形象,為首都增添活力。
堅持守正創新,聚焦“高”“新”“專”,構建發展新格局
按照一輕控股關于星海亦莊園區的部署要求,積極向高(高技術)、新(新領域)、專(專業性)行業轉型發展。星海集團在建設特色產業園區的基礎上,變簡單出租方式為自用、合作、出租相結合,將自身定位為高端“智”造研發基地,運用企業優質資產打造和主業發展形成強關聯的新形態,既滿足了企業自身轉型發展的需要,又能夠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依托智能化管理,提升園區運營服務能力。星海集團堅持自主管理經營園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將辦公、樂器博物館、產品展廳、音樂廳、職工活動中心相融合,打造集“高端制造、研發基地、綜合辦公”于一體的智慧園區,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展現國企擔當,盤活城市空間,明確發展新方向
星海集團產業疏解后,在充足自用的基礎上,大量閑置空間的利用是企業需要破解的難題。根據城市發展規模和要求,星海集團從統籌已有和改造用地、調整用地功能和結構布局、創新城市更新的模式和政策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新的資源觀探尋星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優化”。星海集團從成立產業園區事業部,構建園區規劃、招商、建設、運營的專業化團隊入手,對亦莊園區、夕照寺園區和西便門園區進行資產、空間盤活利用,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不斷連接市場資源。引入優勢資源進行廣泛合作,加強基礎設施改造建設,80%的可經營性廠房將陸續簽約,部分優質企業已經入駐。星海集團通過重現星海風貌,重塑園區功能,助力新場景打造,彈奏出一曲城市更新交響樂。